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998|回復: 3

理学零札(原创)

[複製鏈接]
夢堂 發表於 2010-1-20 12:45:25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理学零札



1、朱子要灭的人欲,不是饮食男女、怀生畏死等性之欲,而是欲之私,也就是过度的欲望;此外,他还要灭了不推己及人之私欲,比如,朱子在释孟子梁惠王篇时宽容地说,好色、好货皆人之常情,但不能只许自己好色、好货,而非议、遏制别人的好色、好货,也就是要与民同乐,才能王天下。这后一点对反思晚近的中国历史尤其有价值。

1.1
至少从朱子的上述观点来看,他实在是一个很人道主义、很现实主义的道学先生,而不是什么道德理想主义者。

1.2
至于灭人欲和遏人欲之别,只要从避免欲之私这个立意着眼,就并无实质的区别,遏制的是欲从中庸转为过度的倾向,灭的是过度之欲。

1.3
早前和朋友说,关于戴震的正、邪之欲之辨,终于想通了,以上就是通关后的一点感想。

2.1
公德与私德之辨可不同于欲之失与欲之正之辨,后者涉及的是度的问题,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,认识到欲不可过度并不难,但要在实践中时时把握好这个度,也就是善权知变,可非有圣智不可,按戴老爷子的说法,一以贯之非以一贯之,这个有圆照通透之识的圣智就是能够统摄杂多现象()的,吾道一以贯之,也就是以圣智泛应万物而曲当。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,由此可以解作以圣智(极高明)应对万物,权之度之而合于中正(道中庸)。

2.2
戴子所谓圣智(类乎智珠?)好像也是先天的认知能力,不知道和康德老的认识论能不能对上话,反正照怀特海的说法,康德老也不过柏拉图的一系列诠释者之一,而柏老爷子的一、多论,现象世界、实在世界二分论及灵魂视力说,和孟、朱、戴还真能对上话,当然一涉及良能(不学而能)、良知(不学而知),佛老又是绕不过去的了,戴子虽力斥佛老,但其理念中的玄学味还是清晰可辨,看来是中了被批判者的毒而不自知。


3.1孔孟也讲的,告子篇大谈特谈的就是这个,好像这个观念确实比较晚出。所谓心性,估计是就心知这个层面而言的。血气心知之性截成两半,一个是身体性(血气之性),另一个就是心性(心知之性),心性也是分于阴阳五行而成,限于所分而心性不齐,而方其未感,湛然无失,即为天之性


3.2易系辞曰: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也就是说,阴阳的对立转化就是道,善以继道,性以成道。如此说来,恐怕把阴、阳对应于形式因与质料因是不确切的。倒可以说道是形式因,性(其实体是血气心知,分于阴阳五行而成)是质料因,性以成道,或者可以对应于道成肉身。

3.2.1将阴、阳对应于质料因、形式因是肯定不确切的。一阴一阳之谓道,是二而一,一而二的演化,不可曲解为简单地二分。

3.3
孟子的性善论的依据无非是人之四端(仁之端、义之端、礼之端、智之端),扩而充之,则可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也不排除智慧,不等于尊孟就是反智,而荀、孟之别也不能简化为觉民和愚民之别,至于御用儒生的歪曲是另一回事了,好比我们说要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。

3.3.1孟子的四端确有自然反应这层意思,所谓不忍其觳觫,一种很本能的反应,扩而充之就是仁术,端者,发端也。孟子讲扩充,讲推恩,讲养气,从工夫论着眼,确有这层意思在,但不同于渐悟也是显然的,一个是善性已在,需扩展、涵养而已,一个是混沌未开,需长期修炼以张灵明。

4.
成佛、成圣的血统论或与之相反的满街都是圣人这类理论,其实和西方《人权宣言》意义上的众生平等,不可简单类比,前者着眼于道德潜能,后者着眼于人的基本权利(不限于生命权)。而佛家的众生平等不过是说众生都是生命形式之一种,其生命权同等重要,如此而已。


5.我个人特别看好戴震的自然/必然之辨析,血气心知之性乃自然之性(含人性,物性),怀生畏死、饮食男女、感于物而动,皆自然之性,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皆出之于自然之性,戴子所谓使无怀生畏死之心,又焉有怵惕恻隐之心?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之心分别为仁、义、礼、智之始,而仁、义、礼、智即为懿德,即为必然(应然)之诉求。归于必然,即合于,此所谓理在欲中。而归于必然,又可以使自然之性发挥至极致。易言之,应然之规范并非外在、超然于自然之性,而是衍生于自然之性,并引导自然之性有一合度、充分之发挥。

5.1
个人以为,戴子的论证相当有说服力,而且可以说是揭示了普世原理,执之可以观中西伦理学之会通,亦可藉以型构人道、宽容、合度的理想伦理秩序。



附录

问:可否解释一下“血气心知”的具体涵义?其与孟子之“性”,朱子、阳明之“性”有何异同?
  

曰:且请出戴东原本人来回答。说明一下,东原辨性,以为孟子正名为指归,力证其与老释、荀扬、程朱性论之别(亦兼涉陆王),然述中有作,其剖分血气心知之“自然”/理义之“必然”,并以“归于必然,适完其必然”之论,即是新发明。
  
   1、孟子字义疏证“理”第十五条摘录

  
   欲者,血氣之自然,其好是懿德也,心知之自然,此孟子所以言性善。心知之自然,未有不悅理義者,未能盡得理合義耳。由血氣之自然,而審察之以知其必然,是之謂理義;【Ewell200頁】自然之與必然,非二事也。就其自然,明之盡而無幾微之失焉,是其必然也。如是而後無憾,如是而後安,是乃自然之極則。若任其自然而流於失,轉喪其自然,而非自然也;故歸於必然,適完其自然。夫人之生也,血氣心知而已矣。老、莊、釋氏見常人任其血氣之自然之不可,而靜以養其心知之自然;於心知之自然謂之性,血氣之自然謂之欲,說雖巧變,要不過分血氣心知為二本。荀子見常人之心知,而以禮義為聖心:見常人任其血氣心知之自然之不可,而進以禮義之必然;於血氣【Ewell201頁】心知之自然謂之性,於禮義之必然謂之教;【全書,172頁】合血氣心知為一本矣,而不得禮義之本。程子、朱子見常人任其血氣心知之自然之不可,而進以理之必然;於血氣心知之自然謂之氣質,於理之必然謂之性,亦合血氣心知為一本矣,而更增一本。分血氣心知為二本者,程子斥之曰「異端本心」,而其增一本也,則曰「吾儒本天。」如其說,是心之為心,人也,非天也;性之為性,天也,非人也。以天別於人,實以性為別於人也。人之為人,性之為性,判若彼此,自程子、朱子始,【Ewell202頁】告子言「以人為仁義,猶以杞柳為桮棬」,孟子必辨之,為其戕賊一物而為之也,況判若彼此,豈有不戕賊者哉
!
  

  
  2
、“性”第九条摘录

  
   人之血氣心知,原於天地之化者也。有血氣,刞所資以養其血氣者,聲、色、臭、味是也。有心知,則知有父子,有昆弟,有夫婦,而不止於一家之親也,於是又知有君臣,有朋友;五者之倫,相親相治,則隨感而應為喜、怒、哀、樂。合聲、色、臭、味之欲,喜、怒、哀、樂之情,而人道備。「欲」根於血氣,故曰性也,而有所限而不可踰,則命之謂也。仁義禮智之懿不能盡人如一者,限於生初,所謂命也,而皆可以擴而充之,則人之性也。謂猶【全書,194頁】云「藉口於性」耳;君子不藉口【Ewell299頁】於性以逞其欲,不藉口於命之限之而不盡其材。後儒未詳審文義,失孟子立言之指。不謂性非不謂之性,不謂命非不謂之命。由此言之,孟子之所謂性,即口之於味、目之於色、耳之於聲、鼻之於臭、四肢於安佚之為性;所謂人無有不善,即能知其限而不踰之為善,即血氣心知能底於無失之為善;所謂仁義禮智,即以名其血氣心知,所謂原於天地之化者之能協於天地之德也。此荀、揚之所未達,而老、莊、告子、釋氏昧焉而妄為穿鑿者也。

  

  

  心得:
  
  1、“血气心知”的具体涵义?

   “性”第一条云,“性者,分于阴阳五行,以为血气心知,品物区以别焉。”
  
   血气者,聲、色、臭、味之欲之所根,类乎西人所谓欲望、生理本能

  
   心知者,喜、怒、哀、樂之情之所根,亦即人伦之情所从出,且能由审察“自然”知所谓“必然”,兼西人所谓感性与知性于一体

  
  2、其与孟子之“性”的异同

  
   孟子以为,人之有四端,理义之悦我心,即为性善。而口耳目皆有所同嗜,亦不得不谓之性。然性之欲(好色好货)与性之德(仁义)将如何贯通以不悖性善之论,孟子似未有所论,或者竟可以视为孟子性论中未解之难题。戴子则以自然合于必然之论,化解了此一难题。

  
  

  3、其与朱子之“性”的异同
  
   朱子以血氣心知之自然謂之氣質,於理之必然謂之性。即所谓“性即理”,固不同于孟子合血气、心知以为性,好色为性,能知其所限,即为性善。而心知之自然,未有不悅理義,亦为性善。

  
  
  4
、其与阳明之“性”的异同

  

   王文成曰:“心之体,性也。性即理也。故有孝亲之心,即有孝之理;无孝亲之心,即无孝之理矣。有忠君之心,即有忠之理;无忠君之心,即无忠之理矣。理岂外于吾心耶?”又云,良知之体如明镜,随物见形,而不为所染。盖以程朱、释家之言言性善矣。其不同于戴子所谓兼欲、情而人道备之论,亦明矣。

  
蓝台 發表於 2010-1-21 20:08:28 | 顯示全部樓層
朱子修为很高啊:“半日静坐,半日读书”著名论断就是他提出来的

{鼻端有白,我其观之,让他的理论,具有了切实的操作性
 樓主| 夢堂 發表於 2010-1-22 09:37:06 | 顯示全部樓層
“半日静坐,半日读书”的境界太高,俺是半日讀書,半日嘆茶

插播一則小典故:俺和寧人昨天嘆茶傾偈(廣東話,意為聊天)時給俺的辦公室起了個花名叫“與點居”,“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”,“吾與點也”,哈哈
mermaidgou 發表於 2010-1-23 15:31:44 | 顯示全部樓層
看到理學就頭疼的人飄過……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小黑屋|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GMT+8, 2024-5-19 23:0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