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177|回復: 2

(独家供稿)填补中国科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

[複製鏈接]
夢堂 發表於 2010-1-19 11:18:3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填补中国科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
——《宋登科记考》的编撰


日新斋主

由傅璇琮主编  龚延明、祖慧撰编的444万字《宋登科记考》(上、下册),最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。这是填补中国科举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之作。它的出版,无疑将有助于宋代科举史、宋代政治史、文化史的研究。

一、《宋登科记考》立项缘起
中国科举制度从七世纪开始,至二十世纪初,长达近一千三百年。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,不但对中国的政治、思想和文化,产生深远的影响,而且也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积极促进的作用。在这之中,宋代的科举制正好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,它上接唐代,进一步使考试规定和任职办法规范化,又启示明清两代作更合理的调整。宋代登科人数又是历朝最多的,据初步统计,其每年平均取士人数,约为唐代的5倍,元代的30倍,明清两代的3-4倍。这当与宋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普及有很大关系。可以说,我们作宋代文化或中国文化史研究,无论从哪个学术角度考察,都必须联系宋代科举制度,这样才能使整体研究有所深入。
论及宋代科举制之研究,应该说,海内外学人已取得不少成果,而且还在继续全面地开展。遗憾的是,与科举制兴起阶段——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相比,就会发现一个很大缺陷:唐代已有清朝学者徐松编撰的《登科记考》,而宋代则没有,换言之,宋代科举制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,尚付阙如。徐松《登科记考》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唐、五代科举编年史,以及力求详尽的历届登科人及其生平履历,这给研究唐代历史、文学和社会文化,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基础资料。有感于此,我们想到,要从根本上推动宋代科举制度研究的深入,必须补上这一课——编撰一部《宋登科记考》。也可以说,《宋登科记考》,是宋代科举研究必须的基础之作。当然,这项工作难度较大。傅璇琮在《唐代科举与文学》一书中,曾特别提到:“如果效徐松之书的体例,编撰一部《宋登科记考》,材料一定会更丰富,但搜辑和排比的工夫一定会更繁重。”为了学术研究的需要,我们还是下决心,从事于这一项目。

二、《宋登科记考》主要内容及特点

《宋登科记考》全书443.9万字,它仿徐松《登科记考》体例,而又有新的改进。
该书包括科举大事记编年与历榜登科名录两大部分。总体设计,以编年大事记为纲,登科名录即置于大事记相应年月之下,互相融会而贯通。大事记选取宋代科举方面的诏令、历届科举试之知贡举官与考试及各种规定等,资料力求齐全,以帮助读者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全貌与内涵。大事记依据多种宋代典籍搜罗排比、抉择,有较高的学术价值。如传世之《宋大诏令集》,有关科举的诏令全部亡佚,比之《唐大诏令集》,此其为逊色之处。大事记则可补《宋大诏令集》之阙漏。历榜登科人,按统一体例收录与说明。即每一登科人,依其所登科目,或进士、或诸科、或制科、或武举、或童子、或博学鸿词科、或赐第,以名次先后为序(倘不明登第名次,则以姓氏笔划排列)。一目了然。
《宋登科记考》特点有二:其一,是书为两宋登科名录之集大成者。两宋共举行过118榜科举试,各种科目登第人共约有十万人。而完整保留下来仅两榜,一榜是《绍兴十八年登科录》,计353人;一榜是《宝祐四年登科录》,计601名,合954人,不到总数的百分之一。其余九万九千多人,或已湮没,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,须从现存宋代典籍及后世相关史料中去寻寻觅觅。当然,要全部搜集九万九千多人,是不可能办到的。经过多年努力,我们已收录了近五万人。迄今为止,没有一种著述或传记资料索引,能达到这个数字。比如,以收罗宋代人物最多著称的《宋人传记资料索引》,共收二万二千多人,而记载登科人为六千多人,仅占两宋登科人十六分之一。以此言之,《宋登科记考》所完成的工作,虽称不上“竭泽而渔,网罗无遗”,其收获亦堪称最巨的了。
其二,凡收录者,都撰有一小传,包括姓名、字号、籍贯、何种科目及第、及第之年、初授何官、最高官或终任官,等。小传之下,附有书证。书证通常择要列二条;倘考证之需,或列两条以上;小数因资料缺乏,列一条。例如:
郑文宝  字仲贤,一字伯玉。汀州宁化县人。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及第。授修武县主簿。曾任陕西路转运使。
《永乐大典》卷七八九四《进士题名·临汀志》:“太平兴国癸未,王世则榜:郑文宝,字伯玉,宁化县人。累官至工部侍郎。”
《宋本方舆胜览》卷一三《福建路·汀州人物》:“郑文宝,宁化人。登太平兴国第。官至工部侍郎。”
《宋史》卷二七七《郑文宝传》:“郑文宝,字仲贤……太平兴国八年,登进士第,除修武主簿……复任陕西转运使……大中祥符初,改兵部员外郎……六年,卒,年六十一。”
按:《宋史》本传,谓郑文官官至兵部员外郎,而《永乐大典》与《宋本方舆胜览》谓累官至工部侍郎,未知孰是。疑后者为赠官,备考。小传依《宋史》,取其曾任陕西路转运使之差遣,而不列其本官阶。

三、《宋登科记考》的学术价值

1.唐五代登科人,已由清朝学者徐松撰成《登科记考》一书(二十八卷,约60余万字),为研究唐一代文学史、政治史提供了极大方便。明、清两代有《进士题名碑录》保存下来,提供了一张明清进士完整的名单(虽简略,无小传,但仍有较大参考价值);独科举制度日臻完美、科举取人鼎盛、人才辈出的宋代,无《登科记考》,为近世以来学术界一件憾事。不少学者想做这一弥补空白的工作,皆因工程浩大,“欲举还休”。唯其如此,今日此项目的完成与出版,将弥补这一“空白”,于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史、文化史、政治史,有其重要的意义。特别是对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,宋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,宋代地理文化的分布特点,等等,都有直接参考的价值。
2.宋代用人制度特别重视有出身人(科举及第人)与无出身人(门荫之类)的区别,有出身人往往进入高官行列,在社会各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,而无出身人往往下沉于官僚队伍底层。因此搞清宋人出身,是研究宋代文学史、政治史经济史上种种历史人物重要的课题。编纂《全宋诗》、《全宋文》、《全宋词》都要撰写作者小传,《宋登科记考》即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。
3.《宋登科记考》出版,有助于深入探究宋代政治、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、及地理文化的特点。



关于《宋登科记考》一书简介

一、项目的学术地位:
《宋登科记考》系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,并列入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持的“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”重点出版书目。
主编:傅璇琮  原中华书局总编,编审
撰编者:龚延明  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        祖慧    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二、《宋登科记者》一书的主要内容:
《宋登科记考》一书,444万字,分上下册出版。它收录两宋三百十五年内所举行的118次科举考试及第进士、明经,总数达近五万人。
凡收录者,都撰一小传,姓名、生卒年、字号、籍贯、何种科目及第、及第之年、初授何官、终任何官的体例编写。并附录两条以上宋代第一手资料(取自宋人文集、笔记、史乘、方志、金石碑刻、佛道典籍),以资佐证。所引用资料一一标明出处及卷数或页数。以保证准确性、可靠性。
登科人名录按榜次排列,如南宋绍兴十八年,朱熹登进士第所在第76榜,登科人数为330人,即按名次自第一名至第330最后一名次序排列,一目了然。
其次,每榜都编有大事记,介绍与该榜有关的诏令、考试官、各种规定等,可帮助读者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全貌,大事记依据宋代典籍搜罗排比、抉择,有较高学术价值。
三、《宋登科记考》的学术价值
1.唐五代登科人,已由清朝学者徐松撰成《登科记考》一书(二十八卷,约60余万字),为研究唐一代文学史、政治史提供了极大方便。明、清两代有《进士题名碑录》保存下来,提供了一张明清进士完整的名单(虽简略,无小传,但仍有较大参考价值);独科举制度日臻完美、科举取人鼎盛、人才辈出的宋代,无《登科记考》,为近世以来学术界一件憾事。不少学者想做这一弥补空白的工作,皆因工程浩大,“欲举还休”。唯其如此,今日此项目的完成与出版,将弥补这一“空白”,于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史、文化史、政治史,有其重要的意义。特别是对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,宋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,宋代地理文化的分布特点,等等,都有直接参考的价值。
2.宋代用人制度特别重视有出身人(科举及第人)与无出身人(门荫之类)的区别,有出身人往往进入高官行列,在社会各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,而无出身人往往下沉于官僚队伍底层。因此搞清宋人出身,是研究宋代文学史、政治史经济史上种种历史人物重要的课题。编纂《全宋诗》、《全宋文》、《全宋词》都要撰写作者小传,《宋登科记考》即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。
3.《宋登科记考》出版,有助于深入探究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,对宋代科举与政治、宋代科举与教育、宋代科举与宋学、宋代科举与文学、宋代科举与社会,及宋代地域文化特点,等等的研究,都有直接参考价值。
蓝台 發表於 2010-1-21 20:05:57 | 顯示全部樓層
——《宋登科记考》

?五子登科
 樓主| 夢堂 發表於 2010-1-29 23:09:39 | 顯示全部樓層
——《宋登科记考》

?五子登科
蓝台 發表於 2010-1-21 20:05



正是“五子登科”之“登科”也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小黑屋|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GMT+8, 2024-5-19 22:52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