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560|回復: 0

  [複製鏈接]
秋雁 發表於 2016-2-22 19:45:17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予:
1.        普通話音yu2,粵音“余”。我。
2.        普通話音yu3,粵音“羽”。通“與”。授與;給與。如:予以獎勵。
(以上讀音與解釋,根據《香港商務新詞典》)。

至於“宰予”(人名,又名宰我,孔子門生),若按今讀,應讀作“宰余”。

不過,前人對當“予”字假借為“余”字時之古讀音,有不同的説法。

唐 顏師古《匡謬正俗》卷三於“予”字條下云:“鄭玄注曲禮下篇:予,古余字。因鄭此說。近代學者遂皆讀予爲余。案爾雅云:卬、吾、台、予、朕、身、甫、余,言我也。此則予之與余義皆訓我,明非同字。許慎說文:予,相推予也;余,詞之舒也。既各有音義,本非古今字別。”又謂:“歷觀詞賦,予無余音,若以書云予一人,禮曰余一人,便欲通之以爲古今字,至如夏書云:非台小子,敢行稱亂。豈得便言台、余古今字耶。邶詩云:人涉卬否,卬須我友。豈得又言卬、我古今字乎。”

宋 郭忠恕《佩觿》云:“予讀若余。本無余音,後人讀之也”。

宋 吳棫《韻補》卷三中於“予”字條下云:“顏師古糾謬正俗曰予當讀如與,不當讀如余...”;於“余”字條下云:“鄭氏禮記注云余予古余字”,又云:“顏師古讀予皆上聲,余皆平聲,未詳焉。”

清 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》於“余”字條下也不認同予、余乃古今字,但認為顏師古亦有紕繆之處。謂:“顏師古匡謬正俗不達斯恉。且又以予上聲余平聲爲分別。又不知古音平上不甚區分。重悂貤繆。儀禮漢讀攷糾之詳矣。”但其在“予”字條下又云:“按推予之予。假借爲予我之予”和“古予我字亦讀上聲”。

筆者注:以下是顏師古在《匡謬正俗》所擧古詩賦中作“我”解之“予”字仍讀上聲(即讀音為“與”)之例:
        迨天之未陰雨,徹彼桑土,綢繆牖戶。今女下民,或敢侮予。
        終其永懷,又窘陰雨。其車既載,乃棄爾輔。載輸爾載,將伯助予。
        習習谷風,維風及雨。將恐將懼,維予與女。將安將樂,女轉棄予。
        群公先正,則不我助。父母先祖,胡寧忍予。
(筆者注:以上皆引自詩經)
        帝子降兮北渚,目眇眇兮愁予。嫋嫋兮秋風,洞庭波兮木葉下。
        君回翔兮來下,踰空桑兮從女。紛總總兮九州,何壽夭兮在予。
        秋蘭兮蘼蕪,羅生兮堂下。緑葉兮素枝,芳菲菲兮襲予。
(筆者注:以上皆引自楚辭)

筆者認為,詩、賦因要協韻,對某些位置的字之讀音,在音調上,有時須略作改變,不應以此為範。既然自唐以來,“因鄭此說。近代學者遂皆讀予爲余”(指作“我”解之“予”字),則今天作“我”解之“予”字,按從眾從今原則,應讀“余”音。不過,當閲讀古詩、賦時,在顧及協韻之情況下,可讀為“與”(其實,讀“余”也未嘗不可,因古詩、賦中,有不少字的古音,與我們今天所讀之音已大有分別,我們總不能逐字考究。就算能考究出,如按古音讀全詩,也沒幾個人能聼得懂。既然如此,那又何必採用“對大部份字讀今音而少數字讀古音”之方式呢?)。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小黑屋|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GMT+8, 2024-5-19 21:32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