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485|回復: 0

比次

  [複製鏈接]
秋雁 發表於 2016-4-19 18:17:00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比次
1. 排比。 《禮記•經解》:“屬辭比事”。唐 孔穎達 疏:“比次褒貶之事,是比事也。” 清 方苞 《漢高帝論》:“自漢高以後,比次諸君,其性資可與復古者,惟光武為近。”
2. 次第。 明 徐渭《鞠賦》:“萼紺紫而不起,葉比次而下垂。”
3.考校;比較。 《周禮•天官•司書》:“以敘其財”。漢 鄭玄 注:“敘,猶比次也,謂鉤考其財幣所給及其餘見為之簿書。”張耒《歐陽伯和墓誌銘》:“君為推考是非,取捨比次,書成,詔藏太史局。”

筆者發現,“比次”一詞,源自《詩經‧唐風‧杕杜》(留意:在《詩經》中,以《杕杜》為名之詩有二,其一在《唐風》,另一在《小雅》,此指在《唐風》那一首):
有杕之杜,其葉湑湑。獨行踽踽,豈無他人?不如我同父。嗟行之人,胡不比焉?人無兄弟,胡不佽焉?
有杕之杜,其葉菁菁。獨行睘睘,豈無他人?不如我同姓。嗟行之人,胡不比焉?人無兄弟,胡不佽焉?
(筆者注:“佽”通“次”)
將詩中“嗟行之人,胡不比焉?人無兄弟,胡不佽焉?”第二句之“比”和第四句之“次”合起來,形成“比次”。(詩中“比”與“佽”之本義皆為“助”)
成語“櫛比鱗次” (亦作“櫛比鱗臻”) 也由此衍生。一般辭書謂此成語最早出現於《元史•河渠志三》:“岸善崩者,密築江石以護之,上植楊柳,旁種蔓荊,櫛比鱗次,賴以為固。”但筆者認為:可進一步溯源至《詩經‧杕杜》。
與此類似的構詞甚多,如:“胡天胡帝”,筆者亦發現其可溯源至《詩經》:“胡然而天也?胡然而帝也?”(《詩經‧鄘風‧君子偕老》),將上句之“胡天”和下句之“胡帝”合起來。不過,新構成的詞在意義上,可能會有所轉變,尤其是,經過不同朝代的洗禮。

“比次”的“比”字粵語讀音為“備”(去聲)。
讀上聲的“比”字之解有多種,但都是我們較為熟識的,在此不贅。
讀去聲的“比”(即讀音為“備”) 字之解亦有多種,根據《香港商務新詞典》:
比(粵音“備”):①並列;緊靠。如:鱗次櫛比。②親近。如:大國比小國。③勾結。如:朋比為奸。④近來。如:比年。⑤及;等到。如:比至。⑥比卦,六十四卦之一。
武則天寫的一首詩:
看朱成碧思紛紛,憔悴支離為憶君。
不信比來長下淚,開箱驗取石榴裙。
其中之“比”字,就讀如“備”,作“近來”解。。

“比”字還有一個不常見的讀音:“皮”(平聲)。如:臯比,解作虎皮(武將座上之虎皮也)。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小黑屋|澳門中華詩詞學會

GMT+8, 2024-5-20 00:4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